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巩德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思侔造化 画贵心得——巩德春山水画艺术解读

2019-01-21 09:37:10 来源:天津美术出版社作者:雁飞 
A-A+

​  在喧哗浮躁的尘世当中,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精神产品创造者,他们在用超乎寻常的敏锐、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存在的智性感知,凭籍手中的一管画笔和纯洁的野心去追寻蕴含着整个人类润物无声的艺术人文关怀。他们将自己对人生终极目的沉思与眷顾,注入到每一幅作品生命之中,去洞悉精神的意义和尺度,并让它们超越时空与地域,共结精神连理。

  画家巩德春就是这样,总让人感到有些与众不同,甚至另类,这尤其表现在他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矻矻追求和独到理解。品读他的一系列山水画艺术作品,由于其造境的奇异诡谲和笔墨形体的陌生化效应,在一些迷恋萧散、恬淡,恪守元人笔墨规范的传统派人士看来,他显然属于异类。在我看来,他的画,是“物与心”的化合,这是画家人生意义体验后心迹的放飞,有“逸兴”的情致(这种“逸兴”更多含有人生的苦难与艰涩),似魏晋名士那将感性与理性融合在一起的物化真趣,是人生意义在笔墨中的迸发。画家试图通过“阴柔”、“苍润”、“黑乎乎”的画境,来摆脱羁绊“心情”的怅惘,从而达到“心情”的逍遥。他的这一心路历程的渊源关系,可追溯到来自对庄学的人生理念的追寻。生活在浮躁和功利纠缠的太多、太深、太热闹的现实社会中,作为一个良知未泯的士人,必然会在污浊之境中架构起自己的精神灵府。巩德春先生在心与物相接时,让心与物作知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画家不让心被知性所烦扰,摆脱物累,得到彻底释放,让精神更加自由,使人格飘然出世,达到“至人神矣——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传统山水画自魏晋发迹以来,历经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文的自觉”到唐代理论本体的还原与物化人本的加强,使的山水画这一载体对自然天籁的关照出现一种动荡的变化;再后来发展到元、明、清,基本上是拟古的泛化和观念的更新,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这种以传统绘画理念和文化背景为依托的中国山水画,其绘画的笔墨语言和创作主体的个性情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爆发力。是故,艺术是对自由精神的一种强烈渴望、追求,而中国文化精神一直也是注重写意的。巩德春先生深谙其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点,它从写生到创作都以情怀意绪的宣泄为艺术导向,乘兴御趣,将真情尽致泼洒。笔者有幸观看他作画,下笔无拘无束,放任自由,乱头粗放,不明其就;画家将这一无规律的笔墨表现形式称之为“道法皴”。取自老子“道法自然”一说。用他的话解释:效法各种山石的自然纹理,集多种既定的皴法,反复并用,笔笔生发,重叠,交错,再重叠……不拘泥于一家一法之束缚。在画面中,画家巧用积墨,层层加深,墨气森重,气势沉雄,随着笔端在直面的皴擦声,“黑乎乎”的画面“于混沌中放出光明”(石涛语)。

  在画家笔下,苍山如海。山由石质构成,但在特定的光照之下,又宛如波涛万顷。那有想象力雕琢处的物象,亦真亦幻,给观赏者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造性的乐趣。他在创作中充分利用想象、幻想的神秘创造力,假借彼物之势、之气、之态,传此物之神、之形、之情,从而使画面更丰富、更生动、更富幻想之美。在他的画面中,画家作为自由创作主体,对个性化的自然山水的综合感悟,最终形成了他对“道”的认知与体悟,其绘画图像犹如灵光显现,演变为“道之际”充满魅力与光华的形象化显现。在此心态之下,画家把储于灵府的多重自然表象,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组合,重构,熔铸,化心象为画境,创造出表达哲思的艺术图式。如代表作《开元之光》,其精神的光,不仅闪烁在其画面中,而且其思想的火花更能映射到观赏者心灵深处。可以说,以“静观”的方式,通过“以道观化”为手段,是巩德春先生最基本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式。实际上,从画家的画面看,如他那样“静观”方式通过“以道观化”为手段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其表现出来的艺术图像是山?是水?是云?是雾?是树?似乎都并非重要。重要的是,他表现了自然宇宙本体的一种基本存在形状。所以,是一种特有的“大美”的表达。《即将醒来的水城》,充分利用水墨工具的特性,所表现出来的混沌、朦胧美,不仅吻和了西方的接受美学观,而且高扬了中国古代圣贤“道可道,非常道”的明辨思想,体现了现代人在打开了通向宇宙的窗户之后,对时间和空间的赞美、憧憬的情怀。

  巍巍太行山是巩德春创作的母体,更是画家他永不枯竭的精神家园。画家用心灵与笔墨去追寻太行山其内在的品格,使山水个性中所蕴含的美,在画幅中震荡交响,交盈着一种山魂的警醒与灵动;他抓住太行山最大特点,山、云、树等自然奇观,用宏大的气势,苍劲的笔墨,饱满的构图,描绘出太行山的阴、晴、晦、暝四时之变化,作品在幻化空濛中平添了些许虚静与神秘。

  舍其小而求其大,是巩德春山水画艺术的另一特点,这一点有同于他的恩师贾又福先生。在画家一系列山水画作品中,人们极难看到画家对于树木、茅舍的具体刻划,偶做枯树飘叶,也老干铮铮,力透纸背,与常人画树法迥异。世人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不尽一致,所谓“雅俗共赏”,究其时是俗者赏,雅者容之。清“四王”之所以名噪一时,不能不承认有其“雅俗共赏”的一面,如果说“四王”的山水画,在当时读者群大,那么,身处同代的画家龚贤山水画,其艺术则属雅赏,俗者不尽知之。此中三昧,正如石涛所言“过关者自知之”。当时光进入到新世纪,不止一位中国画家将眼光投向更广大深远的空间,龚贤再次被定格,并获得理解和尊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我们这个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时代的进步。

  是故,艺术需要个性。作为一个极具开拓意识的山水画家,巩德春先生首先要求自己以现代情怀感受并体验现世世界,从中获得丰厚的创作资源与永不枯竭的灵感,以及精神的启迪;使他对天、地、人的观察与认识角度从某种程度上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反映在其作品中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巩德春先生的山水画是转型期价值观更新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与审美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家对理想与人文精神的新解和确认。

(天津美术出版社 2012年2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巩德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